人是万物的尺度

Debut in Mar.2016

Posted by viewsetting on October 4, 2018

人是万物的尺度


雅典的普罗泰戈拉在大理石圣殿中振臂高呼:人才是万物的尺度。后人纷纷引用此句,以歌颂人类无上的伟力与能动性。

然而,他们只读出了句子的一半。人,如果贵为万物的尺度,那就是肯定了自身价值观的存在与意义。它强调了个体的价值与选择,即不囿于外物,在物我两端自在兴观以求内心的满足与宽慰。

这么一听,这句话倒有些东方哲学的思辨了。正如你在桥上看风景,而我在楼上看你一样,每个人内心的一杆尺纵有疏密长短之分,但也都能卡到他最合适的位置,观赏到他眼中最动人的风景。

闲云潭影日悠悠,物换星移几度秋。时代可以前进,王朝可以递嬗,但是个体价值取向的多样性是永恒不变的文化现象。两晋分流,这是个时常被文人怀念品味的年代。因为那时可以有九品中正,权倾位重如谢氏一族,也可以有举杯狂欢,琴瑟和鸣如竹林七贤。如此差异化的价值趋向,如此纷乱的人性尺度,才是给那个时代漆上如此绚烂色彩的颜料筒。如果联系起秦时的焚书坑儒,口径统一的黑暗历史,则不难看出我们每个个体的尺度之于社会的价值:每个人在时代浪潮前独一无二的姿势,取决于其内在价值之取向;而这种百舸争流的景象,又是丰富社会结构,构筑多元文化的根基。

所以,每一个体价值尺度不仅有相异性,也有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潜在价值。由此观之,对于他人的价值观和行为趋向,我们应当秉持开放与包容的心态,投之以肯定与欣赏的目光而非歧视与不屑的诘难。

深究其本,对于我们自己而言,我们的价值尺度便是我们的处事观,它要求我们遵循内心的呼唤,在获得内心满足感的同时,也便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。如果人们涉世太深,受世俗之气浸淫深重,或许会怀疑这一看法,他们似乎还沉浸在“有山何不登,有利何不图”的市井狂欢之中,却殊不知落入了有心之人设好的陷阱之中。那些在过去品尝到名利滋味的“先驱”们,总会不遗余力地推销他们的成功学,并且希望将他们的心灵尺度强加与所有人的心灵之上,指引着社会向更加浮躁的方向航行。积极入世没有错,但若是以牺牲自我为代价,就不免为舍本求末之举,到头来只能抱憾终身!

意识流的写法,是把人的意识在时间与空间中展开,层层剖析,还原一个人的真实追求。从一个人的内心尺度出发,衡量外物,并与时空交织,最后落入心田,借此达到物我同一之类的心灵上的满足,或许便是普罗泰戈拉那句名言的另外一半了。